欢迎访问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!

您的位置:

首页 > 专题活动 > 三个年活动专栏

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“优”无止境 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再升级

发布时间:2025-07-17 浏览次数: 来源: 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


市市场监管局牢固树立“事事都是营商环境、处处关乎营商环境”的理念,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、增强发展动力的关键举措,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,以制度创新为抓手,以服务提质为保障,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步步为营,持续推动市场环境向法治化、更高效、更便利、更公平的方向迈进。

一、制度创新:破除壁垒,激发市场活力

优化营商环境,制度创新是根本。我局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为主线,通过简化审批流程、降低准入门槛、推行“证照联办”等措施,大幅提升企业开办和运营效率。例如,多地推行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窗受理”模式,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,部分领域甚至实现“秒批秒办”。“证照联办”“证照分离”等改革举措有效破解了“准入不准营”难题,让企业轻装上阵,专注发展。上半年,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3102户,同比增长16.62%。其中,企业7795户,同比减少2.26%;个体工商户25101户,同比增长24.15%;农民专业合作社206户,同比增长7.85%。

在监管方式上,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行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,减少对企业的重复检查,同时加强信用监管,建立“红黑名单”制度,让守信者一路畅通,失信者寸步难行。这种“宽进严管”的模式既降低了企业合规成本,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。二季度共制定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抽查计划407个,抽取市场主体4951户;强化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管理,一季度共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8户,移出 7014户。

二、服务提质:精准施策,助力企业发展

优化营商环境,不仅要“放得开”,更要“管得好”“服务优”。市场监管服务中心主动靠前服务,通过走访调研、政策宣讲、专项帮扶等方式,精准对接企业需求。例如,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,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”“信用贷款”等创新服务,帮助企业盘活无形资产,拓宽融资渠道。

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,我局强化商标、专利等领域的执法力度,建立快速维权机制,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。“榆林马铃薯”“佳县红枣”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“靖边胡萝卜”“子洲黄芪”等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启动标准修订工作,“榆林马铃薯”“大明绿豆”等3个产品正在制定标准。

三、数字赋能:智慧监管,提升治理效能

在数字化浪潮下,我局充分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推动监管和服务向智能化、精准化转型。例如,全市共有餐饮服务提供者20172家,实施“明厨亮灶”17146家,实施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2489家,覆盖率12%,其中,1123家学校食堂和2家校外供餐单位,已全部实现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建设,医疗、养老、机关单位共560家,已实施512家,有854家企业食堂、酒店、小餐饮等也实施了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建设。

四、优无止境:持续发力,迈向更高水平

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,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。上半年已制定《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纵深推进服务型执法实施方案》,出台17项落实举措,全力推进服务型执法模式。牵头成立榆林市涉企涉法涉处联席会商机制,制定《涉法涉处涉罚容忍度的指导意见》,对企业涉法、涉处、涉罚案件分类进行容忍处理。截至6月底,全市系统办理不予处罚案件30件、从轻减轻案件93件,占案件总数的39.94%;调整处罚案件审核思路,重点审核类案不同罚情形,对于危害后果轻、无主观故意、及时改正情形,遵循“过罚相当”,做到“小过轻罚、大过重罚”。

下一步,我局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以更高标准、更实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,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步步为营,优无止境,切实提升营商环境“软实力”,助推经济“硬发展”,必将书写更加精彩的市场监管新篇章。